【当财富来敲门】泸州纳溪:现代林业的“蝶”变之路
| 招商动态 |2016-06-02
青山秀水,满山翠竹。
闻名于世的泸州大旺竹海,慷慨地馈赠了纳溪区47.94%的森林覆盖率和76.6万亩竹林。此前,纳溪区已经将“中国特色竹乡”、“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”、“四川省林业产业工作先进集体”等殊荣收入怀中。去年,全区林业产值达39.2亿元,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2800元,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长184%。
如此高速增长的关键在于:2013—2015年,以跻身全省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为契机,纳溪区在竹上做足文章。对已有的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,将千年竹加工产业转向精细化;整合竹海资源和其他人文、自然景观资源,探索“不砍树,能致富”的发展新路子。
老路子走得更稳当
转型升级,竹加工走向精细化
俗语云,靠山吃山。但此前,纳溪区竹加工产业存在企业分散、品牌较少、附加值低等问题。换言之,纳溪的竹加工业“大而不强”。路径已经明朗:变分散为聚集;变粗放为精细;变单一为全产业链,打造属于纳溪的竹品牌。通过发展林业园区、拉长产业链条、提升产品附加值,发挥出规模经营的“拳头”作用,这也将是林业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。
2013年,纳溪区委、区政府将林产业列入富民强区的“五个百亿”发展目标之一,走“规模经营、集中推进、品牌发展”的路子,延伸产业链条,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。
升级的第一步,是新鲜血液和龙头企业的加盟。凭借丰富的竹资源和雄厚的加工产业基础,纳溪区引来了“金凤凰”。
此前,素有“中国草浆第一股”的河南银鸽竹浆公司入驻纳溪后,已陆续建成投产多条生产线——具备年制浆达8万吨、造纸10万吨、5万吨竹纤维,另有5万吨高端的醋酸纤维级竹溶解浆技改项目动工。
而这些前所未有的高科技、高附加值产业,也推动了当地竹加工业全产业链升级。竹纤维、竹炭、竹家具、竹食品、竹酒……大批以竹为生的企业恰如春笋,纳溪区“竹浆纸一体化,产供销一条龙”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。
目前,纳溪区内已拥有10家规模以上和130家个体经营加工企业。其中,四川银鸽被评为“中国竹业龙头企业”。
在此基础上,聚集被提上日程。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,占地2300亩的泸州竹产业园也落户纳溪。如今相关选址、规划等工作已开展,“我们已投入400多万元,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。”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胸有成竹,“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进产业园区建设。”
据了解,“泸州竹产业园”将筹建园区产品电子商务平台、高科技林产品体验馆、园区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,创建“泸州竹产业园”电子商务品牌,进而发展成为推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。
新路子走出“新滋味”
竹海为媒,森林食品搭桥
神奇静谧的大旺竹海中,除了生产竹浆、竹浆纸和竹制品加工的原料。还密布着奇山怪石、秀丽景色和美味的林下食品,于是“不砍树能致富”的生态旅游构想浮出水面。
在全省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期间,纳溪区全力以赴,打造天仙硐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、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、中国香海桂花公园、花田酒地、大旺竹海国家旅游景区等一批生态旅游亮点和品牌。
同时,纳溪区通过举办“早茶节”“枇杷节”“桂花节”等宣传载体和大型活动,“全域旅游”格局成效明显。
2015年10月,在全省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的冲刺阶段,以纳溪区为主的《泸州大旺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》《泸州市竹种园规划》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。自此,纳溪区的全域生态旅游构想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。
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。去年国家林业局对竹海包围的凤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进行评审,最终入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,这在泸州,是首家。
除了身姿妙曼的竹海风光,纳溪区还积极利用竹林的另一个馈赠:森林食品。
在纳溪区的白节镇,2013—2014年在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示范片发展林下养殖2890亩,林下鸡养殖规模32.4万只,建成竹荪360亩、黑木耳380亩,跻身全省6个现代农(林)业示范园区。
这些,将是今后招徕八方游客的另一张“底牌”。
据了解,在“泸州竹产业园”中,已经确定投资意向的项目中,单笔投资最大的,就包含拟投资10亿元打造西南地区知名的康养、休闲基地。
泸州大旺竹海,“醉”美纳溪,城与竹,就这样相生相伴。
推荐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