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片蛙声鸣玉蟾——专访泸州利圆亿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彬
| 招商动态 |2016-09-27
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。描绘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,可称千古绝唱!不过,俱往矣!当代一些所谓的“美食家”,哪有这般心境?残忍地将青蛙变成盘中餐,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,还大煞一片风景!
千百年来,中国人都知道青蛙是益虫,专吃稻田里的害虫,是人类的好朋友,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如何保护好青蛙,从“美食家”口中夺食?2015年,有一位名叫陈彬的中年人,在泸县龙脑桥头租下20亩水田,人工饲养青蛙供应市场,独自走出一条生态农业之路,满足美食家口福的同时,还保护了野生青蛙。
试验研究出的新蛙食
一个人的人生道路,总有前因后果。小时候,陈彬因出生在泸县玉蟾的农村,喜欢摸鱼、钓虾、捉蟹、逮泥鳅……欢度童年。上世纪末期,陈彬招工进城,在泸天化当工人,一位普通的机修工。多年养成动脑筋的好习惯,陈彬在工厂的技术也是呱呱叫!
每到周末时,工友们都结伴下乡钓鱼,陈彬每次下乡,总比他人收获丰盛。很多一同前往的人总认为他”运气好“,殊不知陈彬勤于钻研,自制独特的鱼饵、钓具,哪有贪吃的鱼儿不上钩呢?
前些年月,那些所谓的“美食家”们张开大嘴,仅一些中小城市,每天都有2—3吨的青蛙上桌。作为一个农家出生的人,陈彬突发奇想,能不能人工饲养青蛙?带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,陈彬去纳溪区花背溪,租了一块水田,开始动手饲养青蛙。
自物种诞生之日起,青蛙便是野生、吃活食的,要改变习性谈何容易!不过,在陈彬眼中,家猪是野猪驯化,家狗是野狼驯化,既然大动物都能改变野性,小小虫儿为什么不能?于是,他寻思先从饮食习惯开始,既然青蛙吃活食,陈彬就买来高蛋白专用蛙料,往青蛙嘴里一颗颗的扔,哪些青蛙,以为是小虫飞来,自然从田坎或水中跃起,伸出带有粘液的舌头,将食料捕获……久而久之,青蛙的口味逐渐适应蛙料口味、气味,陈彬只需将食料撒在田坎上,青蛙闻到气味自然爬上岸,吞而食之。
经几代驯养,第一批人工喂食的种蛙,父传子、子传孙……遗传中有了吃蛙食的基因,再加上陈彬研究出的新蛙食,有挡不住的诱惑,只要将蛙食撒入水中,一只只青蛙立即张口“大快朵颐”。
不折不扣的“青蛙王子”
2012年6月,大批青蛙饲养成功,陈彬办好手续离开工厂,仍在花背溪租了几亩水田,注册了“泸州利圆亿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”,一边培养蛙种,一边向市场供应,渐渐地开始小有名气。
经过陈彬的精心饲养,每亩的产量可达3500斤,获得满意经济效益的同时,还编撰出一册《人工养娃实用技术》。
2015年,因老父老母回玉蟾养老,陈彬见花背溪天地太小,便将”泸州利圆亿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“迁到泸县玉蟾街道办龙华村,租下20亩水田建养蛙基地,成为泸县招商引资企业。初回家乡创业,万事开头难,租地、盖房、修路、建蛙池……陈彬既当老总,又是伙计,样样都必须身体力行!有幸的是,新公司获得了当地政府、村民的大力支持,养蛙基地很快落成。
就这样,陈彬将花背溪培育出的蛙种,迁居到新基地,然后恋爱、结婚、生子……成天守候在水田边,当上一个不折不扣的“青蛙王子”。
田园风光再现玉蟾
这个养蛙基地,靠近公路,车来人往,似乎环境不太理想。原因是青蛙喜欢潜伏静僻处,随时向昆虫发起突然袭击。但是,陈彬偏要选择嘈杂的地方,培育出适应能力强的青蛙,这有利于大面积推广。这种人工饲养的黑斑青蛙,采用陈彬发明繁殖的大量蝇蛹、蚯蚓、黄粉虫等做食料,又采用循环水,人类治病用的黄氏多醣、免疫多肽、五香散等药物免疫防病。蛙体内不会有寄生虫,其肉质细嫩、脂肪少、糖分低、蛋白质含量高,以及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疗效,绿色食品就此诞生。第一批青蛙上市后,泸州、内江、重庆等地的客商闻讯而来,市场一下子火了……
日前,“泸州利圆亿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“有职工24人、技术人员达8人。”明年,我要将基地扩大到100亩!”初战告捷,陈彬信心满满。按照陈彬的设想:100亩稻田实行工厂化养殖,总产量可达35万斤。当然,“利圆亿”公司也鼓励当地村民利用稻田人工养娃,之后由公司统一收购。据初步估算,如果农民采用稻田养娃,每亩可获净利润1500元……
现今,游人前往玉蟾黑斑蛙基地,看到的是青青的丝瓜藤缠绕着竹架,红红的荷花绽放池塘,长长的柳丝飘摇小路,呱呱的蛙鸣响彻田野……如诗如画,美了山川,醉了游人,一幅辛弃疾笔下的田园风光,再现玉蟾!(陈锡烈/文 曹卫兵/图)
泸州利圆亿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